这里是提示信息
什么是文化自信?“文化自信”的底气何在?又将如何践行文化自信,重新树立我们的文化信念?2016年12月3日,以“伦理学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”为主题的2016中国伦理学大会在山西省运城市召开。中国伦理学会会长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在主题演讲中表示,“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,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,这才是完整的‘四大自信’。”
那么,何为文化自信?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,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。
而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:部分中国人拥有文化自卑心理。万俊人介绍,自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,因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,中国文化获得了开放式发展机会,这也在客观上为外国文化的涌入创造了条件。
在万俊人看来,进入现代以后,中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存在不屑的态度,甚至出现文化自虐、文化自残的行为。“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一直充当文化的先锋,我没有看到农民去扎关公,而谩骂文化的、自虐文化、否定文化的都是文化人,我至今还在思索,这种现象让我很痛苦,甚至羞愧。”
文化自信的缺失,将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。万俊人认为,中华民族如果没有文化自信,中华民族就无法实现其伟大复兴,这种危害是长远而深重的。“只有当我们真正确定了文化自信,才能树立自身的文化信念、文化理想,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其他三个自信,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。”
如何恢复文化自信,重新树立我们的文化信念,是当下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要课题。
对此,万俊人指出,要重建文化自信、摆脱文化危机、重建文化理想是主要任务。“首先,我们要重新恢复我们对传统历史的记忆,这种记忆要连贯,而不是某一个层面的,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传统、历史自信的基础之上;其次,在开放的世界中,不是关起门来,而是走进人类当代、现代文化的舞台,参与一切我们应该参与的文化,展开直接、坦然、从容的对话;再次,我们需要改变、重新校正中国文化的方向和道路,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方式,重建怎样的文化和理想;最后,是我们不再只是接受,需要学习,真正的文化自信在于长久的文化学习,学习始终是我们建立文化自信的根本。”